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地球科学学院举办第二十期研究生“晶格”学术沙龙活动——油气盆地勘探与火山岩成储、地球化学等领域学术探讨

发布时间:2025-09-28来源:浏览次数:

新学期伊始,为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地球科学学院于2025年9月27日在鸽子楼108-1教室举办了以“油气盆地勘探与火山岩成储、地球化学等领域学术探讨”为主题的第二十期研究生“晶格”学术沙龙活动。

本期学术沙龙活动由冯永博、张亚东、付琦、董自强、李媛媛、张莹、纪泽雨、李馨瑜、于雨桐、黄昱皓、马梦南等十一位研究生担任主讲人,唐华风、黄玉龙、张艳三位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活动由2025级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杜宇主持。

活动上,冯永博同学横向对比全球51个富油气超级盆地勘探进展与构造演化并阐述规律特征,张亚东同学对全球51个富油气超级盆地烃源岩进行横向对比并阐释规律,付琦同学则对全球51个富油气超级盆地盖层展开横向对比并解析规律特征;董自强同学分析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及构造环境,建立“构造-风化-岩相”三元耦合控储模式;李媛媛同学运用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技术联合表征储层全尺度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孔喉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参数的关系;张莹同学探讨松辽盆地火山岩相模式及其储层意义,纪泽雨同学研究浮岩和火山尘对火山碎屑堆积物机械压实的影响;李馨瑜同学系统综述玄武岩中CO₂矿化的基本机理、岩性与矿物学差异对矿化效率的影响及不同类型玄武岩的封存特征对比,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于雨桐同学研究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火成岩储层特征,明确优质储层特点、控制因素及成因并建立储层分布模式;黄昱皓同学探讨上沧-华蓥山-沙腔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主微量分析及构造环境推断,马梦南同学结合钻井地球化学特征与岩心精细观察建立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序列和形成发育模式。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冯永博

2023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亚东

2024级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付琦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董自强

2024级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媛媛

2023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莹

2023级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纪泽雨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李馨瑜

2023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雨桐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昱皓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马梦南

随后,三位指导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交流分享。唐华风老师强调要紧跟学科前沿动态,密切关注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技术手段,主动去挖掘前沿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其与自身研究相结合,不断加深对课题核心内涵的理解,力求让研究成果更具创新性与学术价值;黄玉龙老师在点评汇报资料时强调,除了保证资料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外,还要注重资料的完整性与相关性。汇报中所引用的资料要能够全面支撑研究结论,避免出现资料缺失或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情况。在图表制作方面,要根据研究内容与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确保图表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同时,要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详细解读,让听众能够准确理解图表所传递的信息,进一步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张艳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学术交流中,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针对各自的研究观点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既要善于发现他人观点的闪光点,积极借鉴有益经验,也要勇于提出不同见解,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完善自身研究思路。

笃学笃行,久久为功。本期的“晶格”学术沙龙活动,成功点燃了同学们学术探索热情与创新火花。新学年,地球科学学院将继续为研究生打造一个助力学术碰撞与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致力于唤醒思维潜能,促进学术提升,支持大胆探索,进而构建出一个既开放又协作,且饱含进取精神的良好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