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着力改革创新,稳定专业思想,提升育人成效--地球科学学院长春周边认识实习改革综述

发布时间:2021-10-13来源:浏览次数:

2020年始,在学院的领导下,长春周边地质认识实习队全体教师主动作为,转变思路,深入探索,锐意创新,使实习工作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和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效和进展,现将长春周边地质认识实习的改革措施及育人成效作阶段性总结。

一、地质行业和学科发展亟需认识实习改革

地质工作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地质行业要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地质教育要结合行业发展前景与学科发展趋势,发挥育人育才使命,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地质人才。随着“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吉林大学的全面实施,学院转专业人数不断增加,冷热专业持续分化,专业思想日趋波动,行业内就业意愿降低。地质认识实习作为学生专业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建立、专业兴趣的养成、专业思想的稳定至关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切身感受到地质的乐趣,才会更愿意学习地质。

二、以兴趣培养为导向推动认识实习改革创新

近两年,长春周边认识实习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实习理念更新、实习教材编写,还是实践基地授牌、优秀班级评选,学院领导均参与其中,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学院领导的统筹谋划下,实习教学团队主动作为,各项改革创新措施不断涌现。

(一)更新实习理念

过去的地质认识实习主要集中于地质知识的讲授,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国内传统地质相对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对地质认识实习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地质,稳定专业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地质认识实习的改革思路主要依托地质行业、地质学科、地质教育的发展趋势,融入“地球系统科学”思维,渗透“生态文明”理念,整合周边地质行业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培养专业兴趣为基础,注重发挥地质实践育人功能,切实做好专业思想工作,讲好地球科学故事。改革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科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地球科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推动地球科学的社会化进程,增强合理利用地球和保护地球的科学意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教材建设

面对教材建设滞后的现象,杨洲书记亲自抓实习教材建设,目前认识实习教材已编写完成并进入出版阶段。过去的地质认识实习教材侧重于引导学生认识岩石、构造、古生物等地质对象。新教材对原教材的体系和编写风格均做了较大修改。新教材以“地球科学与人类”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地质现象,其最大特点是将实习路线分为地貌与环境变迁、地壳物质组成与地史记录、外动力地质作用与产物、内动力地质作用与产物、人类与矿产资源、城市与环境六大部分十五条路线,除常规的普通地质内容外,还囊括了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土壤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城市地质、城乡规划、旅游地质等内容。既涵盖传统地质知识,又包括地质学科研究热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地质转型发展,正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兴趣,坚定专业思想。

(三)调整实习内容

过去的实习路线重复内容较多,几乎每条路线都有岩石、构造、地貌等内容,但是并不是每条路线的地质现象都明显,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掌握的内容不系统。为解决以上问题,实习队对野外路线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例如为了学生能够比较清晰的认识三大岩,专门将四平石岭镇路线定位为岩石路线,教师在此路线集中讲授岩石学内容,学生可系统观察岩石野外特征。此外,大一地质认识实习除了讲授传统地质内容,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增加了环境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绿色矿山的内容,在开拓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地学专业的信心。例如,在九台营城子路线讲授火山作用与火山灾害,在伊通火山路线、吊水壶溶洞和地质宫博物馆讲授旅游地质,在北湖国家湿地公园讲授环境地质。学院也在持续拓展实习资源,利用学院获批吉林大学首批“实践育人”示范基地的机会,打造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群。杨洲书记和单玄龙院长亲自参与实习基地群建设,为多个实习基地挂牌。2020年,单玄龙院长为“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挂牌。2021年,杨洲书记和单玄龙院长共同为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公司、辽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九台新型墙体材料分公司挂牌。

单玄龙院长为“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挂牌

学院领导为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公司挂牌

(四)加强教师配备

近两年,报名参加长春周边认识实习的教师逐年增加,实习队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加强了实习队教师的选配过程,教师配备较往年进一步增强。实习教师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加,从前期集体备课,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再到后期的专题汇报展示以及撰写实习报告,整个过程不辞辛苦,尽职尽责。除实习队教师外,学院今年还聘请了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九台新型墙体材料分公司贾学义、曲世波、孙福全、高伟以及丛树森等5人为兼职教授,为学生讲解采煤过程以及尾矿处理等方面知识,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拓展。近两年地质认识实习,大一年级辅导员全程跟队,深度参与实习优秀班级评选,支持保障学生地质认识实习工作。

实习队教师在野外备课

学院领导为5位兼职教授颁发聘书

(五)强化制度建设

为调动实习师生的积极性,从2020年开始,首次在长春周边认识实习过程中加入优秀实习班级评选等内容,并制定了《长春周边认识实习优秀班级评选细则》。为增强实习的趣味性,培养科学思维,近两年,实习队在路线实习结束后举办“认识实习综合地质知识与技能竞赛”,并制定了《长春周边认识实习综合地质知识与技能竞赛操作流程》,学生针对实习中感兴趣的地质现象、科学问题,通过查阅收集资料进行简短的PPT “专题汇报展示”。为提高大家对认识实习的重视程度,单玄龙院长今年亲自出席实习动员大会并作动员讲话,并首次为各实习班级授旗,实习的仪式感进一步增强。

单玄龙院长为实习班级授旗

(六)加强思政育人

“爱国主义教育”为着力点,构筑爱国共识,实习队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向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除在吉林丰满大坝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路线中增加学生参观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的环节,实习队在北湖湿地公园为学生讲述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参观龙家堡煤矿和九台新型墙体材料分公司过程中,校外导师结合矿业发展历史与能源发展历史,将绿色矿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此种教学方式将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利民举措无声的融入专业知识当中,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择业观。

杨洲书记与实习老师在吉林劳工纪念馆合影

三、改革措施生根发芽,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本年度认识实习以野外实习教学为主,着重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努力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向目标,依托“三全育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思想进一步稳定

2020年开始,在地质类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了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双阳吊水壶溶洞、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吉林丰满大坝等生态地质、旅游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科普路线,引导学生认识学科发展方向,体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专业兴趣,促进形成优良的学风。一系列举措之下,地质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兴趣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加,盲目转专业的趋势得到了遏制。2021年,吉林大学地质类本科生的转专业人数首次出现了下降的情况,由2020年的79人下降至2021年的59人,说明了学生对地质专业的认同感有所上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院认识实习所采取的专业思想教育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二)集体意识进一步加强

实习队鼓励以班级为单元,参与实践教学设计,竞赛班集体评选。地质实习的过程绝不是单打独斗,在实习过程中,团队协作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为了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增加了评选“优秀实习班集体”工作。认识实习优秀班级的评分标准包括各班野外实习集合出勤情况、野外记录本抽查情况、罗盘使用情况以及知识竞赛现场汇报表现等四个方面。优秀实习班集体的评选可以更好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动员和鼓励广大学生形成团队,积极配合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又快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优秀实习班集体油气五班合影

(三)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地质认识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我院大一年级共166名学生积极参与认识实习,在炎热与酷暑中,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实践观察地质现象,身体力行感受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精神品质,提升了野外实习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实习考核的专题汇报环节,学生们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所学所感进行归纳汇报,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地质认识实习,学生们在野外学习了认识地球科学现象,掌握了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地球科学的巨大魅力,传承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长春周边认识实习是在大一年级进行的,对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升地质专业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院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实习队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地质实习的传承与创新中,长春周边认识实习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成为大一新生了解地质、学习地质,进而热爱地质、献身地质的桥梁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