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跟踪学科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2025年7月21日,学院在鸽子楼109-2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第十八期研究生“晶格”学术沙龙活动。
本次学术沙龙由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宏彪主持,王宏彪、孙多霄、潘欣雨等十三位研究生担任主讲人,柳蓉、孙平昌、楼仁兴三位老师全程提供指导。活动中,各位主讲人围绕深时古环境重建、能源矿产勘探等核心方向,展现了扎实的科研积累与创新思考。
活动中,各位主讲人成果丰硕:孙多霄基于油页岩大数据,以SHAP方法分析地球化学特征等对生烃潜力的贡献;索永亮用岭回归等模型探究流体与杂基含量对砂岩沉积的影响,为储层评价提供依据;崔浩然借机器学习识别测井曲线,精准划分岩相岩性并刻画含油层沉积微相;宁婷通过梅河盆地孢粉鉴定与共存因子分析,重建古气候并探讨其与煤层的时空耦合;张冬卓见针对松辽盆地叠层石成因争议,借天文旋回分析其形成机制与生长环境;葛铭浩刻画梅河盆地泥岩段天文旋回约束下的有机质富集规律;党洪量针对柴达木盆地铀矿提出 “新构造控矿” 理论,打破前人认知,约束沉积初始时间约30Ma;王宏彪分析干酪根生烃动力学,发现二次生烃方向及启动、高峰时间特征;潘欣雨基于四大盆地 7300个泥页岩数据,系统刻画生排烃规律;辛小超分析松辽盆地流体包裹体,刻画油气藏成藏期次与时间;黄馨怡对松辽盆地烃源岩热模拟,研究天然气同位素分馏;黄由由通过松辽盆地地震、测井分析,划分地震相并建立岩性油气成藏模式;高显达分析松辽盆地致密页岩孔隙结构,探究其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宁婷作学术报告

2021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党洪量作学术报告

2024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辛小超作学术报告
随后,参会师生围绕深时环境重建与能源矿产等问题,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交流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柳蓉、孙平昌、楼仁兴三位老师对交流内容进行点评:孙平昌老师强调需注重数据可靠性与技术适用性,确保真实反映深时古环境;柳蓉老师提出要跨学科融合地质知识与新技术,形成独特研究思路;楼仁兴老师鼓励学生夯实传统理论,勇于质疑现有结论,探索新技术应用并培养独立科研能力。

参加活动师生合影留念
探以得之,研以精之。第十八期 “晶格”学术沙龙以大数据融合与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纽带,有效激发了研究生群体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活力。当机器学习技术邂逅亿年沉积记录,当天文旋回规律解码有机质富集机制,本次活动在 “深时地质演化” 与 “未来技术创新” 的对话中,展现了能源矿产研究的颠覆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为 “双碳” 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更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地球深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