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地球科学学院微信记者团对张培震院士的采访

发布时间:2016-04-27来源:浏览次数:

644.jpg

4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张培震院士受聘吉林大学双聘院士聘任仪式”结束后,张培震院士应邀接受了地球科学学院微信运营团队记者团的采访。

下面是张院士的简单介绍:

张培震,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震专业。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1991年为美国内华达大学新构造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1991年至今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93-1999年为全球地震灾害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区域中心协调人;2002年至今为国际GPS服务局执行委员;2003年至今为“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特邀编辑、编委;2004年至今Journal Structural Geology编委;2004年至今为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至今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2004年至今为973项目“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首席科学家。兼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委。

张培震博士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学风端正,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考察,扎扎实实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作期间,每年都坚持数月的野外考察工作。美国的圣安德列斯断裂,国内鄂尔多斯周缘、天山南北、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综合利用活动构造、GPS测量、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中国大陆新生代-现今构造运动。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学、新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许。通过辛勤劳动,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自1991年回国以来,先后发表科学论文7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6篇,SCI检索表明,他发表的论文被引用600余次,其中他人引用500余次。1992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张培震博士在科研组织管理方面也表现了良好的组织才能,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他在承担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主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领导,直接培养了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人,为研究所学术水平的提高和青年人才的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645.jpg

Q

老师您好!我听说您大学本科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那您觉得现在的学院跟您当时比起来有什么变化么?

A

张院士: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不是很了解啊,毕竟我离开大学很多年了。但那个时候尽管各方面条件很艰苦,而且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但那个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上课就没有一个人缺课,下课、晚自习的时候,在地质宫的图书馆,大家上自习是要抢座的,你经常可以看见同学把地质包放到椅子上,那时候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现在你们就条件好啦,知识面更广啦。但总的来说呢,我感觉呢,现在叫吉林大学啦,原来叫长春地质学院,现在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对吧。但总的来说呢,还没有变,从老师到学生,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地质实验,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Q

您对我们现在学习地质的同学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A

张院士:恩,两方面的建议吧。第一点是打好基础,因为这个大学基本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例如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普通地质课的这些内容,还有包括野外实习的一些东西,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呢,你把这些东西真正学扎实了,把他们变成自己的,都理解了,这些东西是受益终身的。所以我希望呢,在地学院的年轻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重视基本功,你不要看不起那些古生物化石鉴定啊,认一个矿物啊,岩石啊,到野外填图啊,这些东西学扎实了受益终身,这是第一。那第二呢,就是眼界还是要开阔的,要关注国际国内地学界现在在做什么,这点呢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更容易做到,因为现在信息都非常发达,通过网络什么东西都能知道。第一要脚踏实地,还要能够高瞻远瞩,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做好。

Q

老师您是有关地震方面的专家,那您对现在国内地震频发有什么看法?

A

张院士:其实呢,我不是有关于地震预测方面研究的,而是研究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的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主要还是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这个地震嘛,它只是一种自然规律,跟平时刮风下雨一样,只不过呢,就是它的地震整个孕育与发生过程非常复杂,我们现在对它的了解还很少,所以人类目前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全世界的地质学家们都在朝着预测的方向在努力,就是说这个问题会一步一步得到解决。尽管呢,实现地震预测的道路将是非常漫长的,现在大家都还在努力。

Q

老师,我们现在在进行大创,那么研究这些科研项目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或者才能呢?

A

张院士:我觉得现在对于本科生从事科研项目来说呢可能有几个问题要把握住。第一个,一定要实际,要真正地抓住一个问题脚踏实地地进行,而且这个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的,不是说是虚无缥缈的,作为一个本科生所解决不了的。第二个呢,还是要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例如呢,现在除了基础地质以外,还要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像这些东西呢,恰恰是你们的特长。所以说,在这些方面,也许是有方向的,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基础,一定要打好基本功,打好基本功是你们在大学生活的最重要事情。

646.jpg

谢谢教授。

感想:

张培震院士作为一个地质上的权威亲切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作为地质上的后辈,一定要努力学习,听从张院士的告诫,打好基础开阔眼界以后成为一个像张院士一样的人

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关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平台